成都理工大学
卓越计划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解读

办学资质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批、设立的有关程序和规定,四川省教育厅于2012年12月15日批准同意设立,并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

专业概况

      本专业由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具体教学管理,英方课程由斯泰福厦大学商学院提供。

      本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工商管理、人力资源及其它边缘科学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型学科。
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为基础, 立足信息管理的理论培养体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本专业研究信息的构成、分布与特征,信息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信息的获取、组织、加工、控制、检索和利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对信息、信息创造过程和信息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信息服务。重点突出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按照教育要“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人才掌握坚实宽广的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系统深入的有关智能决策及信息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研究方法,从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能较好地解决组织(企业)、经济社会中管理决策的实际问题,并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学科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实践技能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能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具有在本学科以及跨学科从事应用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翻译有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籍,熟悉国家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信息管理中英合作办学专业中,全部专业课程为英方大学课程,其中三分之二的课程由英方相关专业教师全英文互动式授课模式,采用导师制和小班化教学等英式教学方式。英方大学课程的教学管理贯彻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坚持执行学科跟踪报告、国际项目咨询顾问和多考官评卷等正式制度。
同时,根据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差异化教学服务,采取额外教学措施,为学生达到统一的学习目标创造条件。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可使用成都理工大学完善的校园设备设施,另专设有计算机室和英文阅览室为学习提供便利;此外,学生还可享用英方大学提供的电子图书馆、在线账户系统等教学资源。特色的英式教学模式与完善的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较高的英语应用水平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授予中、英两国双文凭,其后学生还可选择直接前往英国本校,继续学习本科学士、研究生硕士课程。

专业背景

      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建于1989年,是四川省最早建立计算机专业的三所院校之一,依托1979年成立的成都地质学院计算中心逐步发展并壮大起来,并于1993年正式招收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本科生,1998年调整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经过近30年的建设与发展,该专业成为学校招生规模较大的本科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计算机领域的人才。
2010年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评估,成都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评估为A类(成都理工大学仅有5个专业被评估为A类),多年来高考第一志愿上线率达到100%以上,由此也可以看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2013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正式开始一本招生。

专业特色

本专业紧跟计算机学科发展前沿,立足于国家信息化工业发展建设实际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
依托“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博士点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五个硕士点,以及“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并行计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和“复杂系统与计算智能”实验室的深厚科研积淀,走出了一条结合我校传统地学优势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地学科研项目为应用载体,在地质灾害防治与预警、三维地质建模、地学信息可视化、GIS系统应用、空间信息处理、卫星遥感、探月工程等方面取得众多科研成果,开发了大批行业应用软件,为四川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还将为计算机和地学类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以及促进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 对比栏
  • 最近浏览
打开对比